#自然奇观
#人文游
毛泽东有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古时帝子出行是“巡视”,今日百姓旅游叫“转悠”。但意思差不不多,都是看风景、察世情。此次踏着夏日翠微行走湖湘,湖南长沙起步,参观橘子洲岳麓书院,南下访衡阳石鼓书院、登临衡山胜境;西去怀化泛舟沅江,寻访屈原漂泊之地;北上张家界,拨云破雾放眼雄奇武陵源。一路观湖湘山水争雄斗奇,看湖湘文脉源远流长。

一、湖湘文脉源远流长

一到长沙,直奔湘江。
湘江中的橘子洲。早已熟读一首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来看望他的时候,见他永恒地遥望远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在橘树林里选取了这个角度。因为,鲜花正在盛开,橘子正在结出果实。
此行我也很想了解,他青年时期身边的文化底色。于是转身去了岳麓书院。
来长沙作人文旅游,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是必到之地。声名远播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公元976年。门额“岳麓书院”是宋真宗的字迹。大门两旁悬挂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源出经典,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这座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一组组院落、一块块石碑、一枚枚砖瓦、一支支风荷,都浸润在湖湘人文精神的底色之中。书院现在设有湖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湖湘文化研究基地。千年学府学脉绵延。
南宋时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常晨起登岳麓山观日出,称岳麓山顶为“赫曦”。明代在山顶建赫曦台,后迁建于岳麓书院台前。
“赫曦台”三字匾额是朱熹所撰。南宋理学家张栻,明代心学创始人王守仁,毛泽东等人都留下了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今刻于此屏风之上。
此处拍照应“摆正位置”。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
好熟悉的命题。其实早就出现在讲堂里了。
湖湘文化精髓,现在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是以前师生的居舍,学生大量的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青年毛泽东曾多次寓居于此,在这里曾先后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伴着习习凉风,我坐在这里发了一会儿呆。
湖湘文化缘于炎黄、神农文化,对优秀文化传统兼收并蓄。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汲泉亭,点明真谛。
 
南宋时,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湖湘文脉里,先哲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观察湘人,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湖湘学术思想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
重檐歇山顶的御书楼现存典籍较多,供湖南大学部分师生研究查阅。
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自屈原、贾谊始,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探索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
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也融入了湖湘文化底蕴,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精致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历时千年、弦歌不绝。1903年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现在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本科、硕博在此佳境求学研究,今天的湖南大学学子们,真是有福了!。
无数岳麓书院的学子以天下为己任,成为历史天空中的闪耀群星。已经放暑假了,还随处可见学生们三五成群,孜孜以求。我们只能在此“走读”半天。不打扰她们啦,赶紧撤!
长沙向南入衡阳。石鼓书院,始建于唐代,公元810年,已有1200年的历史。原址在衡阳石鼓山,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前些年在石鼓区重修了石鼓书院。晋时庚仲初《观石鼓书》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挺拔,风景奇异,历有湖南第一名胜之称。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和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文脉不断。据记载,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赵大洲、林学易、蔡汝南、李同野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邹统鲁、朱炳如、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杨度、齐白石等。这一众“大咖”,都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
感觉怎么到处都有朱老师的身影?
南宋朱熹写了《石鼓书院记》,对书院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育重点、教学方法作了具体阐述。尤其是他倡导的将义理之学、修身之道作为书院的办学宗旨,以达到“明道义正人心”的教育目的,为当时全国各书院所效法,对元明清历代办学有深刻的影响。
书院外的池塘里拍下了这个小景。想起了《爱莲说》,想起了它的作者周敦颐。他的老家就在离这里不远的湖南永州道县。凝视着绽放的花朵,仿佛在聆听他当年在这里的讲课。
历代名师大儒都相继来这里登台传道,使石鼓成为远至京师近至衡、永、郴、桂士子们向往和云集的学府,成为湖湘地区引人瞩目的儒学传播基地,并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讲学式”书院的楷模,对湖湘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衡山香炉峰下松柏掩映的南岳忠烈祠,专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就像走进一扇历史之门,唤起那一段慷慨悲歌的记忆。“七七”纪念塔中间有一大四小五颗炮弹直指蓝天,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一座座肃穆的墓碑,沉浸在湖湘历史文化的“血性”之中。
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的宏伟陵墓,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我找到了一些熟悉的国军将领的墓碑。肃立良久,想像着惨烈的长沙、衡阳保卫战。碧血染中华,名山埋忠骨。真诚地向他们致敬,为了中国人的良心。
流了一身大汗,登上了南岳衡山祝融峰。听说这里留下了唐尧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遗迹,传颂着祝融播火、韩愈开云的动人传说,刻下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千古吟咏,回荡过朱熹、王夫之、魏源等先圣先哲的足音。传说大禹也曾登临衡山南郊巾紫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游历衡山留有西台古迹。衡山众多的名胜古迹记载了久远的历史文脉。

二、湘沅之水激扬清波

湘江衡阳段是一处文武相会之地。曾国藩、彭玉麟在衡州创建湘军水师,石鼓书院附近的水面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湘江发源于广西,北流入湖南,经零陵纳潇水,衡阳汇蒸水和耒水,衡山纳洣水,湘潭汇入涟水,长沙汇入浏阳河,至濠河口分左右两支汇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朱熹曾点赞说:“石鼓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北去的湘江见证了惨烈的衡阳会战。1944年,中国军人和日军在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发生了一场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现在这处蒸水湘江汇流的风景胜地,清波荡漾,新城崛起,是衡阳人休憩的好去处。
今日水边怀古,抓到一景:“伊人”遥望秋水,“Fans”裙边摇扇。算得上“幽默摄影”吗?
离开衡阳去怀化,在湖湘山水间寻访更多的胜迹。
在长沙时参观了了马王堆汉墓,这件西汉的T字形帛画,让我对地域风貌与文化艺术的关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图案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还有鹤、金乌、翼龙、扶桑、蟾蜍与玉兔,豹、巨鲸等。T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体现了楚国的艺术内涵和风格形象。
怀化处于沅江流域。没有进城,不顾暑热乐颠颠泛舟沅江的支流辰水之上。
唐代戴叔伦《过三闾庙》诗云:“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沅江是洞庭湖支流,湖南省第二大河流。沅江流域以前大多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分布较广。屈原任楚国三闾大夫时,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遭谗害被放逐,长期漂泊沅湘流域。
沅水、湘江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屈原晚年流落到附近的辰阳,写下了著名的《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这一段感叹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何妨?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树林幽深而阴暗啊,这是猴子居住的地方。山岭高大遮住了太阳啊,山下阴沉沉的并且多雨。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可叹我的生活毫无愉快啊,寂寞孤独地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屈原的《离骚》等辞赋里开满了大量奇花异草。他用楚地葱郁芬芳的草木花卉,比喻高洁的美德和理想的人格。
《山鬼》里不惜用一连串的香草异花赞美山野间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屈原是在借瑰丽的“山鬼”形象,表达自己对“美人”的期待: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屈原《九歌·湘君》里描写,美丽的湘夫人在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后,乘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便咏叹: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下。她要令沅湘风平浪静,还让江水缓缓而流,只为让男神平安前来相会。
屈原《九歌·湘夫人》里湘君在咏叹: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男神的内心独白是: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这里随手拍下的睡莲,不禁让人联想起屈原人格理想的不朽典范、辞赋意境的不灭光华。屈原从今天的怀化、沅江边的溆浦,决绝地转身汨罗江,绝命前写下了《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他留给世人的遗言,仍然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的执着和不能实现的悲痛:初夏的天气盛阳,草木都已经长得茂盛。我怀着内心的深沉的悲哀,匆匆踏上这南国的土地------人生一死不可回避,但愿世上没有什么使我矜惜。请记下这件事吧,后进诸君,我将永远以先贤为榜样而前行!
 
现在的沅江流域,青山绿水伴农家新居。屈原当年上下而求索的境界,已经成为无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
赛龙舟起源于祭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其实“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就成习俗。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现在平静的沅江及其支流上,还时时激扬起竞舟的浪花,但是人们内心,还是渴望一种在青山绿水里、在阳光清风下的荡漾。
两千多年前屈原笔下的男神女神,因山高水长,天各一方,相互思念,缠绵悱恻,浪漫但哀怨。看今天的农家老牛伴新居,辛苦但安宁,是不是另一种浪漫?
湘黔桂交界的怀化周边,值得“望野眼”的名胜不少。这里距湘西凤凰古城80公里;距“隔壁邻居”贵州铜仁梵净山244公里;距贵州镇远古城192公里;南下即进入广西境内;怀化芷江机场有飞往国内许多城市的航班。
我们作别沅江一路向北,经过湘西的吉首市。那里可以游览乾州古城德夯苗寨、矮寨奇观旅游区等。下一站是张家界的武陵源风景区。

三、“武陵源”里奇峰争雄

武陵源被称为自然的迷宫、地质的博物馆、森林的王国、植物的百花园、野生动物的乐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首个被命名的国家公园。这里地貌的奇俊秀美在世界山岳景观中所罕见。
上午10:30,雨雾里的天子山,像一幅气势宏大、水墨淋漓的青绿山水画。拍照人大多不喜欢雾天,但眼前的晨雾里,遥看山色有无中,远近高低各不同。
张家界地质公园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长年的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自然力,塑造了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地貌景观。
这里集中分布了3000多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峰柱,如剑如戟,森然林立,似千军簇拥,气势雄浑。
从我所理解的景观美学角度来看,这些柱体的密集、造型的奇异、砂岩地貌景观的组合有序、岩石植被和气象环境的色彩对比、峡谷与溪流组合的和谐、地形的高低错落、各种象形山石引人入胜的联想,都达到了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畅的审美境界。
天子山处于武陵源腹地,地势高出四周。置身天子山高峰,举目远眺,视野辽阔,透视线长,层次丰富,气象万千。春山如笑,夏山欲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武陵源里的风景,一年四季、晨昏暮霭、阴晴雨雾各竞姿色、常看常新。
上午10:30,御笔峰透过雨雾,展示着挺拔的身姿,像是在天地间书写激扬文字,苍茫里指点万里江,被公认为是武陵源砂岩峰林风光的标志景点。御笔峰高100余米,数峰参差并列,秀峰突起,跃冲蓝天,云雾涌动时隐时现,日照霞染顾盼生辉。
“仙女散花”坐落于御笔峰斜对面。茫茫云海翻滚,把无数青峰翠崖变成了座座孤岛。山风掠过,渐露一少女的倩影,满月似的脸庞还挂着淡淡的微笑。她头插鲜花,抱硕大花篮,随天风流云,将大把花草向人间。于是,岩上灌木滴翠,山腰野花如锦。
天子山有云雾、月夜、霞日、冬雪四大奇观,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美誉。云雾是天子山最多见的天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等景象。云烟缭绕时,或铺天盖地,或袅袅婷婷,静如薄纱笼罩,动则连天雪涌。
有地质学家说过:“赏闻世上石林峰林不少,但就已知者而论,能与张家界砂岩峰林比美者不多。”在建筑师看来,石峰如塔、如柱、如屏、如楼、如堡、如墙,次节比鳞错落有致,正在展现宏伟蓝图。我拉进了前景的松树和灌木,让这处“建筑”置身宏大苍翠的园林。
在军事家看来,石峰有将、有兵,有鼓、有旗、有车、有马,像一支威武雄壮的天降军队,正在临阵待发。我聚焦了它们中的“将军”。在这里,许多人会想起“两把菜刀闹革命”贺龙元帅。
在艺术家看来,石峰似人、似佛、似鸟、似兽、似花、似树,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好一幅彩色的画卷。我的构图,聚焦在峰顶的青松。
下午进入袁家界景区。它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北部,东邻金鞭溪,南望黄石寨,西通天子山,北接索溪峪。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平缓的山岳。可以从“水绕四门”乘电梯直达高处的游览步道,少了翻山越岭的艰辛,多了上上下下的享受。
“天下第一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块厚约5米的天然石板,横空架在两座山峰之上。桥面仅宽约两米,跨度25米,垂直高差357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垂直高差最大的天然自生石板桥。踏上桥面,有凌空御风之感。从天然桥洞望外看,峰林间沟壑幽深,林木葱郁。
桥上苍松挺拔,桥边古藤垂挂,桥外云雾飘荡,桥下深不可测。张望桥外,但见云雾飞渡,奇峰林立,层层叠叠的独立石峰扑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左下角野草们在山风里倾身下探的动态,像是在诱惑动摇游人身体的重心。
岩壑深谷中泛起阵阵烟岚,散而复聚。仰视,青峰飘渺于云霭缭绕之中;俯瞰,奇峰如笋群拔地而起;平视,令我欲与山峰试比高。
武陵源是一座植物宝库,仅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比整个欧洲还多出一倍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珙桐和属国家二级、三级保护的钟萼木、银杏、香果树以及鹅掌楸、香叶楠、杜仲、金钱柳、银鹊、南方红豆杉等等,这里都有,而且很多。
平视“南天一柱”,垂直高度约150米。电影《阿凡达》在此取景之后,被称为“哈利路亚山”,是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如今名扬中外。
好像来到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前面。站在袁家界天然观景台迷魂台上,眼前上百座石峰在峡谷中巍然矗立,直插蓝天,似士兵列阵,似群贤聚会,姿态万千,气势非凡。人们说:站在迷魂台上俯视群峰,不仅魂儿被迷住了,心魄也会丢在峡谷中。我魂儿还在,没有忘记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让前后的山峰都集聚到画面里,于是,峰林好像听到了集结号。
 
次日上午进入十里画廊景区,坐上小火车一路蜿蜒前行。上午9:50,沿途拍摄的山峰还呈现着蓝调。
位于索溪峪的十里画廊景区,长达十余里的山谷两侧,林木葱茏、黛峰屏列,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山上岩石似鸟似兽,自然景观丰富生动。
接近“画廊”终点,见到一座“海螺峰”。20多米高的石柱,下半截硕大无比,上半截卷旋而小,通体呈扭曲盘绕状,酷似海螺。相传是远古大海留下的一件宝物,因为这里在3亿8千万年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下午的金鞭溪,入口处屏障般排列着十余座孤直雄峙的岩峰,俨然甲士森列。既然人们把张家界比作藏在深闺中的绝代佳丽,那么,这雄峙闺门两边的岩峰自然也就被称作“闺门峰”了。金鞭溪全长7.5公里,一般游览时间在2个半到3个小时左右。
沿金鞭溪东行,见到左岸一座约100米高的细瘦石峰母子峰,形似一怀抱婴儿的中年女性侧面像,头、腰轮廓分明,五官依稀右辨,显得慈祥端庄,面向东南引颈而望,似在盼夫回还。稍矮的石峰依偎其前,面对其母,稚气可掬。
穿行在峰峦幽谷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蝶舞啼。此处的紫草潭,因清代山民造土纸在此漂洗而名。潭上端溪流湍急,水花如滚珠泻玉。潭内水面平静,潭底皆紫红色岩石,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金鞭溪蜿蜒曲折,随山腾挪,迂回穿行在峰峦山谷之间,夹岸林木苍翠,石峰屏列;潭边巨石横卧,青苔丛生,“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出身湘西的文学家沈从文赞誉它是“张家界的少女”,著名画家吴冠中赞叹它是“一片童话般的世界”。
阴凉湿润的小气候,滋养了许多当地特有的树木花卉,像遍布山野的闪闪明眸。
匆匆走过,没有遇见“当红明星”龙虾花。然而一路听溪水声、闻花草香,也够惬意的了。
走出金鞭溪,坐景区交通车去黄石寨。上到海拔1200米黄石寨顶上,一处宽大的石英砂岩台地。据说这里是森林公园最大的观景平台。
相传汉朝留候张良看破红尘、辞官不做,追随赤松子,隐匿江湖,云游张家界,被官兵围困在此,后得师父黄石公搭救而得名黄石寨。这里石砂岩峰林发育尚处于青年期,岩块质坚、宽广,岩层倾斜度小,四周山坡由直立节理发育而成峭壁,形成高入云霄、气势雄伟而顶部开阔平坦的山寨。苍翠的武陵松点缀其上,给人以博大、崇高、浑厚的阳刚之美,也能感受隽永、瑰丽、清幽的婉约之美。
黄石寨地势险峻,可观峰林,云海,日出。标志性景点天桥遗墩,由6根高达200多米的椭圆形石柱组成,呈南北一字排开在黄石寨与袁家界之间的沟谷中。石柱大小和间距相当,柱顶皆为平台,似一排待建桥面的桥墩。各柱顶可连成一条气势恢宏的弧线。桥墩下怪石嶙峋,树木稀生,显得古野、苍凉。雨天云雾满壑,似一江怒涛,桥墩时隐时现;若逢东边日出西边雨时,便有绚丽壮阔的彩虹飞架南北。
天桥遗墩旁边可看到被称为黑枞垴的原始森林,可望不可及,壁立于幽深峡谷之中。台地四面陡峭如削,顶部长满高大葱郁的松林和众多杂木,形成黑黝黝一大片神秘的森林。
下午4:20,西边日出东边雾气。
遥望峰林,近处身披金甲列队阵前,远处山连天外莽莽苍苍。
不禁感慨:武陵源上千峰争雄斗奇,湖湘大地山高水长。

本游记著作权归@风中牛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